Thursday, July 2, 2009

春天來了,蒙特利爾一連下了幾場春雨;在我的印象中,雨,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字眼。生長在南方的我,幾乎什么樣的雨都見識過:酥潤如油的春雨,寒冷似刀的冬雨,涼爽如冰的夏雨和蕭瑟如愁的秋雨,還有蒙蒙細雨,傾盆大雨或狂風暴雨,有些雨來得很有霸王氣勢,有些雨來得卻是小家碧玉。不論什么樣的雨,對小孩來說,是件快樂的事,因為一場雨能帶來許多樂趣。可以穿雨鞋,打雨傘,雨點打在傘上的聲音真好聽,伸出手,或是故意讓幾點雨滴在臉上,涼絲絲的,真舒服;有時候,沒有傘,就跑在雨中,讓雨把自己淋得濕漉漉的,笑著叫著跑回家,少不了被大人罵,可那種快樂,就是生一場病換來也值得。那時不聽天氣預報,反正也不準,說要下雨偏艷陽高照,說要晴天卻是大雨滂沱。還是老話說得好:出門看天色,進門看臉色。雨要來之前,烏云總會在天上急忙忙地調兵遣將,一團亂哄哄,如果有經驗,出門前就得帶上傘了。不過有時候大人也會看走了眼,有幾次放學時突然大雨嘩嘩啦啦,大家留在教室等家里人帶雨具來接,也趁機鬧個不亦樂乎。當然,下雨還有一個好處,就是可以作為寫作文的經典題材,比如將雨傘借給急需的同學了,打傘送老婆婆自己被淋濕了等等好人好事,不記得當時我有沒有寫過此類的格式化文章,似乎也難免罷。不過,雨后卻是另一個景象和天地。萬物在雨水的洗禮后,煥然一新,空氣清新了,樹更綠了,草更碧了,黛色的山上有輕煙裊裊……池塘更是蛙聲一片,但你不會覺得呱噪,卻會覺得它們叫得痛快淋漓。回家的路似乎也變長了,因為我們有許多東西要看要玩,捉蟾蜍,撈蝌蚪,挖蚯蚓,還可以打水仗。長大一點,流行音樂剛剛流行,我們唱《童年》、《外婆的澎湖灣》、《蘭花草》…一下雨,我們就哼著那首好聽的《三月里的小雨》:


三月裡的小雨
淅瀝瀝瀝瀝瀝淅瀝瀝瀝下個不停
山谷裡的小溪 
嘩啦啦啦啦啦嘩啦啦啦流不停…

故鄉的雨,總是下得很熱烈,很痛快淋漓,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。可是,來蒙特利爾居住幾年了,對雨的印象卻淡薄得很。這邊的雪 倒是下得氣勢非凡,不過雨呢,只能說是嬌柔慵懶吧,每次預報有雨,我從沒有想過要帶雨傘出門,心想:哦,那也叫雨啊,稀稀落落的,在外面走上十分鐘也沒見淋得出個子丑寅卯來。有過兩次印象比較深的暴雨,都是開車在野外的高速路上遭遇的,似乎一到都市里,雨就變得像個文靜的林妹妹了。雖則如此,雨一樣對孩子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。每次早上看見外面地上濕了,兒子必定嚷著要打雨傘上學,當撐著他那把小小的蜘蛛俠傘走在所謂的雨里,一臉的得意和興奮,步子也似乎邁得比平時歡快。我自己也感到奇怪,教他唱過那么多歌,唯獨沒想過教那首我們小時最愛唱的《三月里的小雨》,不知道為什么。也許,就算教了,他也未必體會到那種意境和快樂來,就像他會唱《小燕子》,可是從沒見過燕子,又怎么能真切感受到春來燕呢喃的景色呢;又也許,可能要等哪天帶他們回到故鄉,親身感受故鄉雨水的情與樂,我們父子又可以哼著這首歌一起尋找雨所帶來的快樂罷?
2009-05-01 10:16 來源: 路比華訊

No comments: